近日,由中國園藝學會小漿果分會理事長、中國優農協會藍莓產業分會會長、吉林農業大學李亞東教授執筆撰寫的“全球藍莓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一文已經在專業刊物上發表。文章對全球6大產區、58個藍莓生產國的藍莓栽培面積和產量、全球野生藍莓產量、各產區主栽品種和果實成熟期、國際市場情況、中國栽培面積和產量、生產模式、主要栽培品種、果實成熟期和消費利用及價格等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與分析,最后對全球和我國未來藍莓發展趨勢做了預測。
從全球藍莓的栽培面積和產量來看,從2008年至2016年,藍莓的栽培面積出現成倍增長,達到了13.5萬公頃,年產量達到了65.5萬噸。藍莓栽培遍及全球,形成了北美、南美、歐洲、地中海/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亞太區等六大產區,有超過58個國家進行藍莓栽培。其中北美、南美、亞太區為全球藍莓的主要產區,產量排名前十位的藍莓生產國為:美國、智利、加拿大(卑詩?。?、西班牙、中國、阿根廷、波蘭、秘魯、墨西哥、摩洛哥。從藍莓栽培面積和產量的占比情況來看,北美產區的栽培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球的48.56%和53.18%,南美產區的栽培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球的17.19%和24.74%,歐洲藍莓的栽培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球的11.9%和12.2%,而亞太產區的栽培面積和產量則占全球的20.6%和7.5%。余下的兩個產區(地中海/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占比均不足2%。
全球不同產區的氣候條件決定了各個產區的藍莓栽培品種和產期均有所不同。北美產區藍莓基本實現了全年供應,墨西哥和美國中部地區藍莓產季為9月至來年5月,其它北美地區藍莓產期為3月至9月。南美產區藍莓供應期為7月至來年3月,歐洲產區的藍莓上市期為3月至9月。地中海/北非產區藍莓上市較早,2月開始藍莓陸續成熟,可持續供應藍莓上市至9月份。撒哈拉以南非洲產區的藍莓供貨期為8月至來年1月。亞洲產區果實供應期為3月至10月,其中中國通過不同栽培模式可以實現3月至10月長達8個月的果實供應期。全球藍莓栽培的主要品種約有30多個,分為北高叢藍莓、南高叢藍莓、兔眼藍莓以及半高叢藍莓等。
藍莓的消費主要有鮮果和加工兩個產品市場,從全球范圍來看,鮮果產品的消費一直呈現增長趨勢。2012年全球藍莓鮮果的消費總量占藍莓總產量的65.2%,2014年增長為67%,2016年又維持在65%。從2016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南美鮮果消費比例為77%,北美為50%,歐洲91.4%的果實作為鮮果供應,亞太地區的鮮果供應比例為78.6%,由此可見,鮮果生產是目前藍莓生產的主導形式。從消費市場來看,北美和歐洲為高叢藍莓的全球主要消費市場,2016年,北美和歐洲共消費了全球88.8%的藍莓,亞太地區則消費了全球10.5%的藍莓。
藍莓產業近年來在國內發展迅速,作為亞洲藍莓的主要產地,2017年中國藍莓的栽培面積已經達到了3.12萬公頃,藍莓總產量為11.49萬噸,其中貴州、遼寧、山東為栽培面積和產量位居前三位的省份。國內藍莓生產主要以日光溫室和冷棚為主要生產設施,栽培的藍莓品種主要有“藍豐”、“雷戈西”、“北陸”、“燦爛”四個品種,占比分別為30%、15%、10%和10%。另外還有“奧尼爾”、“都克”、“密斯梯”,占比均為5%。
從中國藍莓的消費情況來看,鮮果供應已成為藍莓的主流種植目標。2017年全國藍莓的60%作為鮮果銷售,在丹東、莊河、山東等產區,鮮果銷售的藍莓比例高達90%。目前國產藍莓有多種銷售方式,其中經銷商與種植戶之間以“互惠互利,風險共擔”為誠信原則進行協議銷售的模式所占比例雖然很小,但對未來市場的有效維護和產業順利發展具有指導意義。從國產藍莓的銷售價格來看,隨著藍莓市場的擴大和產量的增加,藍莓鮮果的價格也在理性回歸。從2017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產藍莓的上市的早期市場價格較高,4月份藍莓鮮果的售價最高可達每公斤300元。6至7月則進入國產藍莓鮮果成熟的高峰期,鮮果價格維持在每公斤43元左右。8至9月份國產藍莓成熟高峰期已過,則藍莓價格又有所上升,維持在每公斤75元左右。
從藍莓的進口量和價格來看,中國市場的藍莓進口量從2010年的194噸增加到2016年的8,738噸;藍莓鮮果的進口貿易額則由2010年的6.85萬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7,810萬美元,其中智利藍莓占進口總量的85%,占進口總金額更高達98%。
通過調查全球市場,并對北美、歐洲、亞太等藍莓產區的藍莓年平均增長率進行計算,從而得到的預測結果顯示,到2026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藍莓生產國。(來源:國際果蔬報道)